初春的雨夜,独居的周奶奶摸着蜷缩在藤椅角落的橘猫点点,发现它的呼吸越来越微弱。这只陪伴她十三年的老猫,身上的橘色斑纹早已黯淡,却仍是她生活里最温暖的光。颤抖着双手,周奶奶拨通了「昌平与光同尘宠物殡葬火化」宠物善终服务电话:“它怕冷,能不能别让它着凉?”
服务团队带着铺着电热毯的宠物箱冒雨赶来。他们注意到点点爪子下压着半块吃剩的小鱼干,轻轻将它连同毯子一起托起,把小鱼干也放进箱内。周奶奶将点点用了十年的旧毛线袜塞进箱角:“它总爱把爪子缩在里面。” 工作人员小心抚平袜子上的褶皱,轻声安抚:“您放心,我们一定让它舒舒服服的。”
抵达服务中心,点点被送进恒温护理室。殡葬师用温水浸湿的棉球擦拭它浑浊的眼睛,梳理稀疏打结的毛发,修剪过长的指甲时特意避开因年老变形的关节。考虑到周奶奶视力不好,团队制作了凸起纹路的立体爪印,方便老人触摸感受。还将点点脱落的胡须细心收集,装在透明小瓶里。
告别室布置得像周奶奶的客厅,摆着同款藤椅,墙上挂着点点不同时期的照片:年轻时追蝴蝶、冬天窝在暖气旁、陪着周奶奶织毛衣的模样。桌上放着半盒没拆封的猫罐头,那是周奶奶特意留着准备给点点补身体的。周奶奶把旧毛线袜、小鱼干放进可降解纸棺,殡葬师用周奶奶织毛衣剩下的粉色毛线,在棺盖上绣了朵小花。
简短的告别时间里,周奶奶握着点点冰凉的爪子,絮絮叨叨说起那些日子:“你总爱抢我织毛衣的线团,还把毛线叼得到处都是……” 殡葬师默默在旁递上放大镜,方便老人看清点点的模样。当周奶奶轻轻哼起哄点点入睡的老童谣时,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,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点点身上。
火化环节使用静音环保设备,周奶奶隔着玻璃看着纸棺缓缓推进,想起无数个和点点相互陪伴的夜晚。整个过程安静无声,只有淡淡的暖意弥漫,仿佛点点只是安静地睡去。
火化结束,殡葬师将骨灰与细碎的猫毛混合,装入周奶奶挑选的陶瓷骨灰罐,罐身绘着星空图案。还准备了一个布制小口袋,装着立体爪印、胡须瓶和一张印有盲文的纪念卡,上面写着:“点点化作星星,永远照亮回家的路”。
离开时,周奶奶收到一个布制纪念包,里面除了骨灰罐、纪念物,还有一本照片集,每张照片旁都贴着触感标签。周奶奶摸索着凸起的文字,眼角泛起笑意:“以后织毛衣,就当你还在我脚边捣乱。” 此后的每个夜晚,她都会对着窗边骨灰罐上的 “星空”,轻轻讲述白天发生的琐事,就像点点从未离开。